翰墨林书画阁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2943|回复: 1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习弹古琴:现代都市人的修身养性之道——晓愉养生智慧之琴棋书画·古琴篇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4-11-14 13:11:30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深圳博物馆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谢东笑 先生

古琴,古称“琴”,又名丝桐、七弦琴,为“琴棋书画”文房四雅之一,历来为文人雅士奉为修身养性之器。古琴的学问因广涉历史、哲学、文学、美学、音乐学、心理学等诸多领域,及其源远流长的艺术传承,而被列为“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”。纵观古琴绵长多彩的发展历史,探究琴与琴人“人琴和鸣”的奥妙,令人慨然觉知,一如古人——习谈古琴,正式最适合现代都市人的修身养性之道!

一、古琴与古琴音乐

(1) 首先带大家认识一下“古琴”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谢梦媞 女士

只有现代人才称其为“古琴”,其实它原来只叫“琴”,琴棋书画的“琴”,也叫七弦琴、瑶琴、玉琴、丝桐等。现存最早的古琴出土文物是战国时期的琴,而有关古琴活动的文献记载,则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《诗经》中,便有详细的描述。比如——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“窈窕淑女,琴瑟友之”——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》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“我有嘉宾,鼓瑟鼓琴”——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“妻子好合,如鼓瑟琴”——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“鼓瑟鼓琴,笙磬同音”——《诗经·小雅·鼓钟》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“琴瑟击鼓,以御田祖”——《诗经·小雅·甫田》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“椅桐梓漆,爰伐琴瑟”——《诗经·鄘风·定之方中》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“琴瑟在御,莫不静好”——《诗经·郑风·女曰鸡鸣》

尽管今人无法确知古琴究竟诞生于何时,但关于先人制琴的一些传说却可以让人窥见古琴诞生之始的理念。比如——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“伏羲氏作琴,所以御邪僻,防心淫,以修身理性,返其天真也”、

“昔神农氏继伏羲而王天下,上观法于天,下取法于地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削桐为琴,绳丝为弦,以通神明之德,合天地之和焉”、

“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,夔始制乐以赏诸侯”、

“稽古制圣、心通造化,德协神人,理一身之性情,以理天下人之性情,于是制为琴”

这些文献告诉我们,琴是用来“修身理性”、“通神明、和天地”的,是“圣人之器”。如果说这仅代表着“理论”的含义的话,那么古琴的实际形制与发声原理是“实践”的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古琴放置图

例证有下——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九霄环佩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古琴的各部位名称有首、项、肩、腰、焦尾、天柱、地柱、岳山、龙池、凤沼、龙龈、凤嗉、雁足、声池、韵沼等;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长度约三尺六寸五分,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日;面板圆弧形、地板平整形,象征天圆地方;通常面板用“软木”、底板用“硬木”,象征阴阳和合;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琴声的三类音色中,泛音飘逸、灵动,象征着天的声音;按音委婉、细腻,象征人的声音;散音宽广、厚重,象征大地的声音••••••

由上可见,古琴诞生之始的理念及其结构上的特点,均是以“天道自然”为本、颇具人性化的。

古琴的音乐坦荡超逸、博大精深。古人认为琴乐“可以观风教,可以摄心魂,可以辨喜怒,可以悦情思,可以静神虑,可以壮胆勇,可以绝尘俗,可以格鬼神”。实际上古琴音乐之所以被认为有那么多的“功效”,缘系其“感于物而动”的声音本然与“修身理性”的文化蕴涵特点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《广陵散》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《广陵散·减字谱》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《胡笳十八拍》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《幽兰》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《平沙落雁》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《碧涧流泉》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《忆故人》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《洞庭深思》

现存古琴音乐几乎都是附有解题的标题音乐——有些是叙事的,如《广陵散》、《胡笳十八拍》;有些是描物的,如《幽兰》、《梅花三弄》;有些是写景的,如《平沙落雁》、《碧涧流泉》;有些是抒情的,如《忆故人》、《洞庭深思》……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祝凤喈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《与古斋琴谱》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《与古斋琴谱·内文》

正如清代琴家祝凤喈在其著作中《与古斋琴谱》中讲到“凡如政事之兴废,人身之祸福,雷风之震飒,云雨之施行,山水之巍峨洋溢,草木之幽芳荣谢,以及鸟兽昆虫之飞鸣翔舞,一切情状,皆可宣之于乐”,而这一切自然事物入乐于古琴是用来“传其神,而合其志”的。于是,本然琴声后面“弦外之音”的文化蕴涵在许多琴曲题解中的阐述中便得到了延伸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《梅花三弄》一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《梅花三弄》二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《梅花三弄·减字谱》

比如《梅花三弄》解题讲到“梅为花之最清,琴为声之最清,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,宜其有凌霜音韵也”;《酒狂》解题讲到“……岂真嗜于酒耶?有道存焉,妙在于其中,故不为俗人道,达者得之。”可见,古琴音乐是以自然之声来讲述自然之道的,无怪乎古琴音乐“可以有”诸多养生“功效”了。

二、现代都市人的精神状况与习弹古琴的养生益处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健康人 体征表现

众所周知,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富裕和舒适的物质生活的同时,也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。全球变暖使得一年四季的气候越来越不分明;城市里高楼林立,街道、高架桥纵横交错;拥挤的交通与局促的生活空间;社会竞争与强大的工作压力;繁复的社会与家庭关系……人们生活在“人造环境”里,随着生活节奏的紧张化,越来越多的现代都市人的精神状况趋于亚健康状态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亚健康 因素分析

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一项调查表明:全世界亚健康人口总的比例已占到70%,真正健康的只有10%。据对我国8个千万人口城市的调查发现,亚健康率北京人高居榜首达75.31%,上海是73.49%,深圳73.41%,广州73.39%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医学、心理学家指出,产生“亚健康”状态的根本原因是心理承受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压力。而习弹古琴正是缓解这精神压力的良方。

一是因为古琴的音乐风格倾向于静态、简洁、含蓄、淡雅、舒缓、自由的美,具有减压、放松的特性。

二是因为古琴音乐多系出于自然界的事物、或人于大自然中的感悟,含有各种自然界的信息,可以营造一种人为的“自然环境”,使人从紧张的“人造环境”里超脱出来。

三是因为古琴音乐的文化内涵丰富,可以陶冶人的情操、提升人的健康心态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此外,习弹古琴还可以促使人左右大脑的开发。人的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。科学研究证明,左半球是管人的右边的一切活动的,一般左脑突出的是逻辑、理性思维功能;右半球是管人的左边的一切活动,右脑突出的是想象、感性思维功能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古琴弹奏右手根本指法之一

古琴弹奏的右手根本指法有八种——食指、中指、名指、大指向掌内、掌外弹奏(抹挑、勾剔、打摘、托劈),而这八种根本指法的各种组合则可以构成多达50多种复合指法。这正符合了管理右手的左脑逻辑、理性思维的特点。古琴弹奏的左手指法则有着大量的形象描述,比如细吟、飞吟、荡猱、往来猱、蟹行等,也正符合了管理左手的右脑想象、感性思维的特点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左右手互相配合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左右手互相配合

同时,古琴弹奏的指法中还有这大量左右手互相配合的指法。比如绰上、注下、分开、搯撮三声、刺伏、索铃等弹法。由此可见,习弹古琴既有对应性的左、右脑的开发作用,又有着理性与感性思维全面发展的功用。对现代都市人的精神状况改善是非常有益的。

三、现代都市人习弹古琴的可能性分析

诚然,习弹古琴有益于身心健康,但对于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环境与特点而言,是否可行呢?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习弹古琴于现代都市人的可操作性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郊游 弹琴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古琴不会“扰民” 便于携带

第一、古琴的形制具有“人性化”的特点。古琴的音量彷如人正常说话的声音大小,即便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,也不会惊动左邻右舍,很适合现代都市人“社区式”的住所环境;古琴通常约122厘米,宽处约22厘米,重约六斤,无论是自娱自乐或是携琴访友、野外效游,都可轻松使用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减字谱中体现的指法

第二、古琴谱具有“易理解、可拓展”的特点。记录琴曲的琴谱并不直接记录乐音,只是用汉字的部首、笔划与数字的组合而成的复合字来记录弹奏指法、弦数、徽位及简要的音乐处理提示,成为减字谱。减字谱不像五线谱或简谱那样有繁复的音符符号、时值组合法、音乐表演术语……懂得汉字的人只需稍经讲解便可明了减字谱的记谱法,不需要学习专业的乐理知识。同时,“宽松”的减字谱记谱法有着很大的二度创作的自由度,让习弹者在打好基础之后不断的进阶中,随着技巧与领悟力的提高可以有渐行渐深的品味空间。可满足现代都市人求新猎奇的“拓展式”心性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古琴-以曲代功

第三、古琴的习弹具有“以曲带功”的特点。古琴的弹奏技巧相较于钢琴、小提琴、古筝等很多常见的乐器来讲,都更为容易,不需要弹奏大量的练习曲,不需要“童子功”——从小开始练习,也不需要每天数小时的练习强度。因为古琴的习弹至累积一定的技术基础之后,都是以习弹琴曲来带动技巧练习的,注重的是琴曲意境的展现而不是技巧的演绎。这种内涵意蕴的表达是与琴者的个人阅历深度、综合素质相辅相成的。这一特点与现代都市人生活忙碌而阅历丰富的特点也是相适应的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古琴习弹人群特点:非专业、常交流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古琴习弹人群特点:非专业、常交流

第四、古琴的习弹人群具有“非专业、常交流”的特点。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海内外共有三百多家古琴社(琴馆、古琴研究会、古琴工作室等);一千多个古琴网站(博客);平均每月举办古琴雅集一百多场次;年递增习琴人一万多人次,其中非音乐专业琴人约占95%。同时,相较于其余乐器来看,古琴的交流活动非常频繁,自2003年古琴艺术入选“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”以来,大约平均每年都会举办六次全国性的大型古琴活动,而多数的琴舍(琴会)都会每月举办一次“雅集”,以促进琴人之间及琴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交流。这种既可以自娱自乐,又可以经常与人分享的学习方式,有利于忙碌的现代都市人在工作之余,放松身心、提神活力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古琴-古代贵族贤达的处世养生之道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古琴-现代都市人们的修身养性之道

综上所述,古琴自古便兴盛于民间,“古人”以“古琴”来修身养性,在历史长河中流传着卷帙浩繁的古琴艺术佳话典故。回到当下,在节奏紧张、压力繁重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里,习弹古琴——通过体验琴中隐含的自然之道、既自娱又悦友的实操演练、由浅入深地领悟琴曲中的文化蕴涵,达到放松情绪、舒缓疲劳、身心健康等有益的收效——正是最适合现代都市人的修身养性之道!


点评

请看x.co/p3p(网址) 肺炎一线照片现惊人一幕 ,番习土啬看国内不报道的新闻...... git.io/gmmmm (网址)  发表于 2020-7-3 21:14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翰墨林书画阁论坛  

GMT+8, 2025-11-26 03:45 , Processed in 0.193564 second(s), 2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1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